• 財經

  • 健康

  • 政治

  • 消費生活

  • 新南向

  • 體育

首頁>健康

外泌體非垃圾 催生臺灣幹細胞的靈魂人物們

林泰元專訪1
2025.05.08 18:00 (2025.05.08更新) | 沈志霖訪問
臺大藥理研究所林泰元所長。(劉祐龍攝影)
臺大藥理研究所林泰元所長。(劉祐龍攝影)

外泌體非垃圾 催生臺灣幹細胞的靈魂人物們

歡迎收看短新聞人物專訪。很榮幸邀請到臺大藥理研究所林泰元所長,林泰元博士在幹細胞領域,可以說是先驅之一。

Q:在臺灣幹細胞和外泌體的領域中,您覺得有哪些人物是應該被提到?在這些拓荒者中的輩分、年齡跟位置,你會怎麼介紹自己?

A:臺灣從事幹細胞的研究如果要溯源,其實是蠻早開始的,那時候不叫幹細胞,也不叫外泌體,那時候所熟知的名稱是「骨髓移植」。

1983到1984年,臺大醫院前後有兩位前輩醫生,一位是陳耀昌醫師,一位是林凱信醫師,他們分別在成人和兒童和病患上做骨髓移植,骨髓移植事實上就是一種幹細胞移植,所以臺大醫院做得非常非常早,然而做完骨髓移植後,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,骨髓細胞要再擴展研究上,在當時的知識技術是有限制的。

1998年,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,破天荒的,就是James Thomson在Wisconsin University的研究成果,他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一篇文章,描述如何利用人類的胚胎做成人類胚胎幹細胞,發表後全世界轟動。幹細胞是什麼東西?幹細胞是我們身上最基礎的生命單元,可以用來做器官修復與再生,甚至於某些幹細胞有它獨特的一些生理跟病理上的角色。

1998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,那一年,中央研究院李遠哲院長就意識到臺灣必須要做幹細胞的研究,因為臺灣那時候沒有人在做胚胎幹細胞,也沒有幹細胞的advanced knowledge,所以就從海外廣徵人才,後來對整個臺灣幹細胞研究領域影響最大的一位人物,就是游正博教授,游老師。

他在2003年回到中央研究院,擔任細生所(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)的所長,之前稱之為動物所,由他來推動臺灣的幹細胞研究,在中研院成立了幹細胞研究室。當時我們算是年輕的學者,其中包括郭紘志研究員、沈家寧研究員、我以及我太太黃彥華特聘教授…等等,我們幾位就是在那時加入游正博老師的實驗室,算是第一批臺灣本土訓練出來的幹細胞研究學者。

在游正博老師的努力下,2003年設立中央研究院的幹細胞研究中心,2005年他成立臺灣幹細胞學會(Taiwan Society for Stem Cell Research; TSSCR),臺灣幹細胞學會的成立剛好跟國際幹細胞研究學會(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tem Cell Research: ISSCR)對接,使臺灣的幹細胞研究,能跟國際的幹細胞研究產生非常好的互動。

2006年,又有另外一個大轉折,就是日本山中伸彌( Yamanaka Shin'ya)教授,他發現IPS Cell (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),我們叫誘導性多能幹細胞。於是整個幹細胞研究就出現兩大主題,一個叫做ESC,胚胎幹細胞,一個是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。

胚胎幹細胞有比較多的倫理爭議,特別是宗教團體的反對,所以現在有一大部分的研究資源就轉到IPSC上面去;IPSC是基因改造的結果,所以有些潛在的致腫瘤性問題,沒有辦法完全解決,到目前還是困擾著研究學者。

因為有這樣的兩個主題,IPSC和ESC,所以讓整個幹細胞研究跟著百花齊放,百家齊鳴,之後各式各樣的幹細胞,例如:神經幹細胞,肺臟幹細胞...等等,各式各樣的幹細胞,都通通被找出來,那時在臺灣做幹細胞的學者,現在已形成相當大的主流族群。

研究的過程中,有分兩個方向:一個走向發生發育學(Developmental biology)的基礎問題研究,回到非常基礎的科學的探討;另外一個方式就是把幹細胞運用到臨床,把幹細胞用到治療疾病,用到再生醫學上面,這個部分是現在整個幹細胞研究的一個大方向。

至於外泌體,以前我們都認為外泌體是細胞分泌出來的垃圾,不太重要。一直到2013年,諾貝爾獎給了研究外泌體的三位科學家,他們分別是美國科學家James Rothman和Randy Schekman,德國科學家Thomas Südhof,這才讓大家突然意識到,外泌體沒那麼簡單。

事實上,它應該不能叫做外泌體,英文叫做Extracellular Vesicles,翻譯成中文應該稱為「細胞外囊泡」,Vesicles是囊泡的意思。細胞外囊泡對於細胞彼此間在做溝通,甚至於病理上,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,遠遠超過我們過去的想像,所以細胞外囊泡的研究,現在變成顯學。

前幾年,臺大沈湯龍教授創立了「臺灣外泌體協會」,與日本的外泌體協會有非常好的互動,加上外泌體在臨床應用有越來越多的研究報告,所以外泌體在這幾年開始在臺灣蓬勃發展。

另外,做Development Biology的代表性人物是中央研究院院士鍾正明教授,他是臺大醫科畢業,2008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,他做的研究是非常standard的發生發育學,也影響到臺灣,包括臺大、榮總、成大幾個重要團隊的研究方向。
外泌體跟幹細胞,是這幾年全世界用在醫療、再生醫學…等的一個很重要的顯學。


【系列專訪】






相關新聞

公布第二波競選文宣陳亭妃:讓農漁民有依靠

公布第二波競選文宣陳亭妃:讓農漁民有依靠

陳亭妃12日完成台南市長黨內初選登記後,隨即展開密集選戰行動

2025/11/14 15:54
陳亭妃
洪健益揭都更合約陷阱 籲市府設公平性單位

洪健益揭都更合約陷阱 籲市府設公平性單位

洪健益於市議會質詢時,指北市府在都市更新推動上問題重重。

2025/11/14 15:42
洪健益
網友超商小酒調酒賽!尊美醇創意配方掀熱議

網友超商小酒調酒賽!尊美醇創意配方掀熱議

網友自辦《超商小酒》調酒大賽 創意配方掀蓋樓熱議。

2025/11/14 15:10
尊美醇
熱銷第一!全光譜護眼檯燈搶購原因一次看

熱銷第一!全光譜護眼檯燈搶購原因一次看

喜光全光譜護眼檯燈TIONE為momo全光譜護眼檯燈銷售第一

2025/11/14 13:25
護眼
反艦實力大升級 海軍斥資98億建新彈藥庫

反艦實力大升級 海軍斥資98億建新彈藥庫

共軍威脅升高為強化台灣反艦作戰能量,海軍將斥資98億建彈藥庫

2025/11/14 10:00
反艦飛彈
台北QR碼變上海 高嘉瑜批:響應共進統一

台北QR碼變上海 高嘉瑜批:響應共進統一

台北重陽敬老禮金掃描QR碼出包變上海市, 高嘉瑜批:共進統一

2025/11/13 17:45
高嘉瑜
更多新聞 →

版權所有|短傳媒創意有限公司

客服信箱|[email protected]

shotnews@2024 隱私權政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