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財經

  • 健康

  • 政治

  • 消費生活

  • 新南向

  • 體育

首頁>政治

從學術到政壇 陳建仁:天主召喚的美麗岔路

陳建仁專訪2
2025.07.23 18:00 (2025.07.23更新) | 沈志霖訪問
從副總統到行政院長,陳建仁始終強調關懷最弱勢群體是他推動政策的核心出發點。
從副總統到行政院長,陳建仁始終強調關懷最弱勢群體是他推動政策的核心出發點。

從學術到政壇 陳建仁:天主召喚的美麗岔路

訪問:沈志霖
文字:畢翔
攝影:劉祐龍
影片:謝硯宇

《短新聞》總編輯沈志霖也回憶起,約莫2003年SARS期間,當時到陳建仁住家聊天,要離開的時候,看到陳建仁與夫人,跪在聖母像前面祈禱,心中非常納悶。不禁發問,「那時在我回家的路上,就在想說,已經到這個位置的人,祈禱還是這麼重要嗎?」

「我每一次都會體會到自己的不足和有限,特別是在做公共服務的時候。」陳建仁語調溫和,但句句有信念,「當然我可以問一些同儕或部屬的意見,但要做一個很重大的決定,我總是要問問我的好朋友耶穌基督祂怎麼說。」

這種來自信仰的安定力量,成為他在重大決策重要的依靠。「在每次祈禱的過程中,心緒就能夠更澄清、更明朗……我們在做決策之前,一定會有四面八方不同的意見糾纏在一起。

要怎麼樣釐清出一條比較好的思緒,做出好的決策,這很重要。一旦你做了一個正確的決策,執行起來就會容易簡單。」

從弱勢的需要,看見自己的責任

從副總統到行政院長,陳建仁始終強調關懷最弱勢群體是他推動政策的核心出發點。他回憶:「在祈禱中,我也常常請天主給我智慧。因為在公共服務裡,我特別關心的是最弱勢的對象。他們可能沒有資源保護自己,需要政府特別去幫助。」

「像SARS的時候,我們就特別照顧街友、流鶯、中低收入戶……因為他們沒有能力保護自己。」這樣的施政精神也體現在蔡總統任內的重要社會政策——長照2.0。「那時候有很多老人,尤其是獨居老人、中低收入戶,讓年輕人像是夾心餅乾,要照顧小孩,又要照顧長輩。怎麼樣讓年輕人能夠發揮所長、追求理想?那就是要把他們爸爸媽媽照顧好。」

長照2.0於2017年正式啟動,擴大了社區式照顧與專業照服員制度,幫助無法負擔長期照護支出的家庭減輕壓力。「長照2.0也獲得滿好的肯定。」他點頭微笑說道。

投入公職是岔路 還是鍾愛學術

儘管歷任重職,陳建仁始終不認為自己是一個「職業政治人物」。「我的人生最愛是學術研究。」他坦白笑說:「我把這些公共服務當作是生命主流以外的支流,是一條美麗的岔路。這些岔路的抉擇,是來自天主的召叫,不是我自己的選擇。」

「很多人問我,你是不是有準備自己要從事公職?我說從來沒有。」他說,「但是當召叫來的時候,就去看聖經,就會走那條美麗的岔路,發現原來那裡還有新天新地,還有可以服務奉獻的地方。」

這樣的「自限任期」思維,也體現在他擔任行政院長時的選擇。他說:「我跟小英總統說,我只做到你任期屆滿。」理由單純:「因為學術研究是我的最愛,我不能拋棄它。」

2023年,他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位「學術單位借調出任」的行政院長。「報紙上還登了一大篇罵我的文章,因為從來沒有院長是從學校或研究機構借調去的。」他笑著補充,「但我認為學術研究對人類的貢獻,絕對不會少於做公共服務啦。」

《短新聞》總編輯沈志霖專訪陳建仁。
《短新聞》總編輯沈志霖專訪陳建仁。

短新聞獨家專訪!陳建仁表態支持罷免!因為公民力量是台灣的寶貝!

相關新聞

我只是奴僕:陳建仁的防疫與信仰之路

我只是奴僕:陳建仁的防疫與信仰之路

「誰要在眾人中為首,就要做眾人的奴僕。」

2025/07/23 18:00
陳建仁專訪1
從學術到政壇 陳建仁:天主召喚的美麗岔路

從學術到政壇 陳建仁:天主召喚的美麗岔路

陳建仁始終強調關懷最弱勢群體是他推動政策的核心出發點。

2025/07/23 18:00
陳建仁專訪2
舌戰藍營立委 陳建仁:我圖利兩千三百萬人

舌戰藍營立委 陳建仁:我圖利兩千三百萬人

「主啊,請原諒他們,因為他們不曉得他們在做什麼。」

2025/07/23 18:00
陳建仁專訪3
與家人、信仰的衝突:婚姻平權與年金改革

與家人、信仰的衝突:婚姻平權與年金改革

身為虔誠的天主教徒,面對這場改革,他經歷強烈的外部壓力。

2025/07/23 18:00
陳建仁專訪4
穿梭全球政要之間:讓教宗深刻的防疫照片

穿梭全球政要之間:讓教宗深刻的防疫照片

今年春季,陳建仁受邀出席教宗良十四世的就職彌撒。

2025/07/23 18:00
陳建仁專訪5
陳建仁首度談大罷免:利己與利他的對決

陳建仁首度談大罷免:利己與利他的對決

「這個活躍的民主力量,就是台灣的寶貝。」

2025/07/23 18:00
陳建仁專訪6
更多新聞 →

版權所有|短傳媒創意有限公司

客服信箱|[email protected]

shotnews@2024 隱私權政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