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財經

  • 健康

  • 政治

  • 消費生活

  • 新南向

  • 體育

首頁>政治

我知道卻不想面對 台灣對中國威脅無感危機

台灣,中國,威脅
2025.08.25 16:00 (2025.08.25更新) | 劉祐龍
台灣陸軍官兵進行演訓。(國防部發言人)
台灣陸軍官兵進行演訓。(國防部發言人)

我知道卻不想面對 台灣對中國威脅無感危機

近年來,隨著台海局勢升溫,美國、歐洲等主要國家多次公開示警中國可能採取武力犯台。台灣政府亦頻繁釋出警訊,提醒社會正視中國的軍事壓力與灰色襲擾行動。然而,社會大眾,卻似乎普遍保持冷漠與麻木的態度,將危機視為遙遠或不切實際的假設。

在心理學上,這正符合「否認機制(Denial)」的解釋。當外部威脅過於龐大,會引發群體強烈的不安全感與焦慮時,社會傾向透過否認其存在來維持日常穩定。例如,雖然中國的軍事挑釁與戰略壓迫日益明顯,但大眾卻將其解讀為「不會真的發生」或「只是政治喊話」,藉此避免陷入恐慌。這種心理防衛雖能在短期內降低不安,卻會造成集體對危機的錯估與準備不足。

這種現象讓人聯想到美國電影《千萬別抬頭》的情境:當人類面臨隕石撞擊的生存危機時,政治人物與群眾卻選擇娛樂化、逃避化地面對,直到末日迫近,才發現一切已經無法逆轉。台灣社會的「無感」反應,正隱含著類似的心理機制:面對龐大而難以掌控的威脅,人們寧願選擇忽視,甚至以日常安逸掩蓋焦慮。

然而,這樣的心態極具風險。中國的軍事部署與認知戰並非空穴來風,而是一系列持續加壓的戰略。若社會長期忽略,將削弱全民防衛意識,導致在危機真正降臨時,台灣的韌性不足以支撐抵抗。對抗此一挑戰,台灣不僅需要軍事準備,更需要社會心理的調適與共識凝聚,才能避免重演「看見災難卻裝作沒事」的悲劇。

相關新聞

黃國昌衝撞釀警傷 郭凡批蔣萬安勿迴避

黃國昌衝撞釀警傷 郭凡批蔣萬安勿迴避

台灣民眾黨今(30)日舉辦「司法改革公民走讀」活動,現場卻爆

2025/08/30 20:00
黃國昌
批黃國昌「襲警」 康家瑋:淪為政治表演

批黃國昌「襲警」 康家瑋:淪為政治表演

康家瑋說,「公然襲警的行徑更是對法治社會的挑戰」。

2025/08/30 16:52
康家瑋
換季肌膚不鬧脾氣!日系乳液排行TOP5

換季肌膚不鬧脾氣!日系乳液排行TOP5

季節交替、氣溫忽冷忽熱,肌膚最容易鬧脾氣!尤其乾癢、緊繃

2025/08/30 11:00
美妝、乳液
自律神經失調掛哪科?症狀與改善方式一次看

自律神經失調掛哪科?症狀與改善方式一次看

自律神經失調會造成負面的身心影響,應重視並尋求專業協助。

2025/08/30 11:00
藥病知識
林佳龍投書 呼籲聯合國接納台灣

林佳龍投書 呼籲聯合國接納台灣

外交部長林佳龍近日投書以色列最大英文報《耶路撒冷郵報》(Je

2025/08/29 16:30
林佳龍
國軍5年整建計畫 對美12項軍購強化防衛

國軍5年整建計畫 對美12項軍購強化防衛

國防部今(29)日將115年度國防預算書送交立法院,並在「5

2025/08/29 16:00
台灣,美國,國防
更多新聞 →

版權所有|短傳媒創意有限公司

客服信箱|[email protected]

shotnews@2024 隱私權政策